你家孩子怎样入睡?是听着故事入睡还是在你哼的催眠神曲中入睡?有些妈妈会问:只要熊孩子能乖乖睡,听不听故事有什么关系?当然有关系!
对于学龄前(5、6岁前)的孩子,是否能经常听到父母的睡前故事,将直接影响孩子上幼儿园后的学习表现及上学后的学习成绩。
从婴儿时期起,就应该给孩子养成阅读床头书的习惯;对婴儿而言,识字可以从襁褓开始——童趣的故事、押韵的打油诗、优美的儿歌、温柔的睡前谈话,都有助于儿童早期词汇量的扩大和沟通技巧的培养。
我们经常说“三岁看老”,但其实很多人还不理解:培养0-3岁的孩子,真正的方向是什么?绝不是昂贵的早教班、提前学数学,而是语言的发展!
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:越富裕的家庭,越懂得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方向。
美国社会学家曾做过一项普查,普查结果表明:中上层家庭的孩子和底层家庭的孩子相比较,同样在3岁时,词汇量居然相差了一半。
更通俗来讲就是,在孩子看到长城之后,富裕家庭的孩子说:长城雄关万里。而一般的孩子只会说:长城怎么那么长。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?
研究者给参与调查的孩子戴上监测器,发现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,0—3岁的孩子能说3000多个词。不断的语言重复和刺激,促进了孩子的大脑发育,最终导致孩子领先。
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距?
而且中产阶级家庭坚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比例达到66%,是普通家庭的2倍。
在良好的语言环境的不断刺激下,孩子的大脑发育得到了促进,并在日积月累后成为孩子的领先优势。
同时,这种差距会在3-5年后,随着孩子上学、升学变得越来越明显。实际上,儿童心理学中确实有一个Words Gap(语言差距)理论:儿童3岁时词汇量的差距,导致了孩子成年后的差距。
为什么是3岁?
因为人的大脑,有85%的生长在3岁前就完成了,所以这是给孩子的思考和学习能力,奠定基础的最重要阶段。
那么最好的早教是什么?
多和孩子好好说话,就是最好的早教!
家长跟宝宝说的话越多、词汇越丰富,宝宝的语言能力就越好;哪怕宝宝还不会说话,多给他解释解释周围发生的一切,也大有裨益!
而临睡前是大脑记忆最清晰、最牢固的黄金时间,也是为1-3岁的孩子开发大脑智力的最佳时间。如果我们能在睡前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,无论是我们改编的某个童话故事,还是自己小时候的有趣经历,都能让孩子受益终生!
每当夜幕降临,让故事伴着孩子安然入睡,孩子在梦里幻想和故事中人物游戏的情景,是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睡前礼物。
讲故事的同时,爸爸妈妈们也要记得:
1、睡前故事≠睡前功课
真正好的睡前故事,不是让孩子增加知识量,也不是让孩子复述出某个情节,而是一种心与心之间、灵魂与灵魂之间爱的交流:故事从妈妈的内心流淌出来,像温暖甜蜜的泉水一样,流入孩子的内心,给他们的灵魂提供丰富的滋养。
孩子的想象力、情绪,乃至道德感的发展都是从故事里来的,这些并不像会识几个字,懂得多少知识可以量化,容易看得到成果,它的养分是全面的、潜移默化的,会让孩子受用一生。
2、每天讲N个vs只讲一个
辅助孩子入睡的最佳手段就是重复性故事。
给孩子讲故事,最重要的不是数量,而是质量,要多注意重复,一个故事起码要重复5~6遍,甚至可以一周都讲一个故事。重复的频率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做出相应调整,越小的孩子重复率应该越高。
3、不要说穿故事的意义
故事的意义很多时候不是一眼就看出来的,尤其对于《格林童话》这类民间故事,是几千年古老智慧的积累,它的人物和情节都具有隐藏的象征意义。
成人由于受社会阅历的影响,已经不能很好的理解了。所以,不要告诉孩子故事在讲什么道理,也不要告诉孩子故事的意义是什么,讲给孩子听,让孩子自己理解就好了。
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、透明的,他们说不出口,但会本能地从故事里汲取养分。
4、父母是无可替代的
再好的故事机、APP讲故事等,都不如父母自己给孩子讲故事。这个过程本就是一增进亲子关系的过程,孩子从父母身上感受到更多爱的时候,我们又怎能假手他人?
5、提前约定很重要
提前和孩子做好约定,并认真坚定的执行。不仅能有效的避免,孩子没完没了的要求讲故事闹着不睡觉这种事情发生,还能帮孩子建立起遵守约定的好习惯。
有妈妈问:白天很忙,早出晚归,怎样和孩子更亲密点?
答案很简单:给他讲睡前故事呀。不要以为睡前故事就是简单的讲故事、打发熊孩子,而是在细腻轻柔讲述的故事中,传达妈妈的情感,和孩子亲子互动。
讲过故事的妈妈一定有感受,孩子如果听入迷了故事,会提出好多问题。这些都是传递价值观、疏导孩子情绪的好时机。
孩子入睡是一天中最黄金的时间段,如果没有睡前故事,孩子的童年就少了什么,就像身体缺了一位元素一样。
所以,从今晚开始给你最爱的宝宝讲故事吧!